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专区>本站新闻>详细内容

“把脉”生态建设 保护黄土大塬

来源:陇东报 2016.08.16
字体: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安芷生院士: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结合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良方”
  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是2016中国黄土论坛暨国际黄土研讨会的核心“课题”。对此,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纵观黄土高原60年的治理历史,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相结合,不仅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实践经验,更是今后治理的“良方”。
  在研讨会上,安芷生院士作了题为《黄土古环境变迁》的学术报告。他指出,庆阳市37条塬区分布着长度大于500米以上的沟道8000多条,其中沟头侵蚀已危及城镇的抢救性沟道有100多条;存在一定潜在危险,将会进一步塌陷的潜在性沟道600多条;这些沟道对城镇、村庄、道路、农田构成了严重威胁。庆阳市应时应势启动实施的固沟保塬工程非常必要、非常迫切。
  安芷生所说的固沟保塬工程是我市三大生态治理工程之一,也是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典范。“以南小河沟为模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最为成功,包括沟道打坝淤地、坡面种植林草等措施相结合,为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样板。”西峰区南小河沟这一工程治理成果被安芷生院士作为范本进行了讲解。
  同时,安芷生院士对我市城区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雨洪集蓄工程充分发挥了集雨、调蓄、消峰的重要作用,彻底解决了城市的防洪问题,创造了高原建平湖的新模式,减少或分流雨水冲向塬边造成的水土流失,这一工程创造了固沟又保塬的新路子。”
  除肯定我市固沟保塬中工程治理的成效外,安芷生院士还提出了自己在生物治理上的一些新思考:“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10余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耕地面积不足、线型沟谷城市发展空间受限等。如何平衡‘退耕还林还草、粮食生产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刘丛强院士:庆阳改变了我对西部黄土高原的初始印象
  8月13日至14日,2016中国黄土论坛暨国际黄土研讨会在我市举行,多名专家齐聚黄土腹地,畅谈对黄土及黄土高原的认知,共享科研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院士刘丛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庆阳的生态环境及发展面貌,改变了他对西部黄土高原发展滞后的初始印象。
  庆阳是黄土高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区域,长期以来,由于土质疏松、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329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6%。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在人为活动的干扰下,沟床下切、沟头前进、沟岸扩张,已严重影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举,大力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依法治市“四大战略”,积极创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活力迸发的经济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全市面貌日新月异、发展成效日益显现。
  这一变化,不仅让生活在这块黄土地上的人民有了“获得感”,也使初到庆阳的刘丛强院士感受颇深:“这是我第一次来庆阳,发现庆阳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发展得相当好,超出我的想象。”
  刘丛强院士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西部黄土高原地区风沙较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此次来到庆阳,改变了他对西部黄土高原的初始印象。
  刘丛强表示,今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更加关注西部的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帮助解决西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助力庆阳等西部地区保护好赖以生存的黄土地,让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
  戴金星院士:实施绿色开采力保老区青山绿水
  2016中国黄土论坛暨国际黄土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期间,中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庆阳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需实施绿色开采,力保老区青山绿水。
  我市油气资源总量近40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总资源量的41%,具备建设千万吨级大油田、亿吨级大煤田和千万千瓦装机容量煤电基地的条件。随着资源开发及城镇拓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人为活动的干扰,溯源侵蚀活跃,沟头侵蚀加剧,塬面切割破碎,加之每年降雨时间集中,每年向黄河排放大量泥沙,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中国天然气之父”,戴金星院士非常关注绿色发展,非常希望老区能够真正从“黑色印象”转为“绿色主题”。他认为,庆阳境内多种资源富集并存,但地质条件和生态条件脆弱,在开采过程中要注意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实施绿色开采,力保老区青山绿水。
  其实,戴金星院士这一认知与我市创建“三个生态”理念不谋而合。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同等重要位置协调推进,在发展上始终坚持“三个坚决”,坚决不上污染项目,坚决不做短期项目,坚决不为政绩项目,并启动实施了“再造一个子午岭”等三大生态治理工程,倾力改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着力建设美丽庆阳。戴金星院士对我市的生态治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我市继续加大实施,让老区的天更蓝、水更碧、环境更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