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地质灾害预防)
一、房屋选址安全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形。为了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首先应选择在常年洪水位以上一定高度的平缓平地上建房。当斜坡有陡崖或土坡坡度大于40°,岩坡坡度大于45°时,容易发生崩塌、滑坡。还应避免在陡坡下、沟谷口低洼地和塌陷区建设。
(二)岩土。土质边坡在我市黄土地区广泛分布,是所有边坡类型中,整体稳定性偏差的一类。土层干燥时,强度一般较高,边坡相对稳定;而在有水(如雨季、冰雪融化季节或灌溉等)情况下,更容易下滑。
(三)植被。植被根系对斜坡土层的水流冲刷具有保护作用,加强土层的整体性。在沟谷中上游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明显抑制泥石流的形成,在沟谷下游或房屋附近周围种植防护林,可以为避免泥石流危害提供安全屏障。
二、房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房屋新选定后,不合理的房屋建筑施工也会引发崩塌滑坡灾害。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切坡。房屋建筑施工应尽量减少切坡,同时切坡不能过高过陡,土质切坡高度不宜大于3米,坡度不宜大于45°。新切坡要及时采用砖石浆砌护坡,并预埋地下水的排泄孔;切坡与房屋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崩塌滑坡直接危及房屋和居住人员安全。房屋抗震、地面排水等重要措施齐备。
(二)填方。尽量避免半挖半填地基。有时建在山腰的房屋要填方,应注意前坡是否稳定,可先清除松散不稳定的岩土,在平台前缘用砖石浆砌作防护墙,预埋好排水管孔。填方不能过厚过高过陡,要及时压实,以防形成新的滑坡隐患。
(三)截水、排水和导水。水会引发和加剧滑坡,因此,房屋周围的水要迅速排放出去。新建房屋施工时,要根据地势和集水情况,及时在新形成的切坡后缘斜坡挖筑截排水沟,水沟应做好防渗处理,否则,反而会起相反作用。房前院场的水应挖沟集中排放。填方时,及时设置排水导水设施。
(四)房屋结构。在斜坡上建房,可采用桩柱、框架结构,形成人造地坪作基础,避免切坡破坏斜坡的稳定。但要注意的是,桩柱应落入较硬而稳定的岩土层。桩柱框架可采用木质结构,也可用砖木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三、哪些人类活动易引发地质灾害
(一)改变(挤占)河道。由于山区可供建设用地资源非常宝贵,因此常常在山洪泥石流的行洪区或堆积区,随意建房人为地缩小河道宽度,或改变流通方向,堵塞沟道,致使泥石流灾害加剧。
(二)随意兴建蓄水池。当池塘建设在不稳定的斜坡上,加重了斜坡重量,形成变形拉裂时,池塘的水容易渗入坡体,加快变形破坏的速度。特别要注意房屋周围的池塘。
(三)废水排放。在一些农村和城镇,如果不注重生活废水和雨水的排放设施建设和管理,会形成常年不断的渗水,导致房前屋后坡体稳定性大大降低,并可能形成地面裂缝。
(四)沟道内随意建房、堆放垃圾(这个挤占河道类似)。在沟道内任意堆放垃圾将增加泥石流的固体物源,加剧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乡镇(社区)人口密度大,产生的生活、生产垃圾多,将垃圾随意堆积在沟谷中不仅影响新农村(新社区)的环境景观、污染水源、形成恶臭源,更严重的是增加了产生泥石流或加重泥石流危害的风险。
(五)开挖坡脚。生活在山区农村的居民,因随意开挖斜坡(如经常取土砌牲畜圈),常形成崩塌、滑坡等不稳定隐患,给生命及财产构成极大的威胁,却丝毫没有觉察,直到灾祸发生时才方恨晚矣。
(六)山坡上乱采滥伐。在山坡上伐树、采矿,大于25°的斜坡上开垦种植,造成水土流失,许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都是水土流失恶性发展的直接结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